破碎流程的类型很多,但根据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的配置条件,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原矿粒度和破碎最终粒度大小范围,最常用的破碎流程分四种:两段开路流程、两段一闭路流程、三段开路流程、三段一闭路流程。
1、两段破碎流程
两段开路破碎流程所得的破碎产物粒度粗,只在简易小型选矿厂或工业性试验厂采用,第一段可不设预先筛分。当原矿中含泥和水较高时,为使生产能正常进行,小型选矿厂也可以采用此流程。
两段一闭路适用于小型选矿厂处理井下开采粒度不大的矿石,并且第二段破碎一般采用破碎比比较大的破碎设备,比较反击式破碎机。
2、三段破碎流程
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,作为磨矿的准备作业,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,不论是井下开采的还是露天开采的矿石,只要含泥量不高,都能有效的适应,因此,规模不同的选矿厂都可以适用。 三段开路破碎流程与三段一闭路流程相比,所得产品粒度较粗,但他可以简化破碎车间的设备配置,节省基建投资。因此,当磨矿的给矿粒度要求不严或者粗磨采用棒磨机时,以及处理含水分较高的泥质矿石和受地形条件限制等条件下,可以采用三段开路流程。在处理含泥含水较高的矿石时,不会像三段一闭路那样,容易使筛网和破碎腔堵塞。采用三段开路破碎加棒磨的流程,不需要复杂的闭路筛分和返回产物的运输作业,且棒磨受给矿粒度影响较小,排矿粒度均匀,可以保证下段磨矿作业的操作稳定;同时,生产过程产生的灰尘少。当磨矿产物要求粒度较粗(重选)或处理脆性、大比重矿物时,可采用这一流程。
3、四段破碎流程
只有处理极坚硬的矿石和特大规模的选矿厂,为了减少各段的破碎比或增加总破碎比,才考虑采用四段破碎流程。
4、带洗矿作业的碎矿流程
当原矿含泥( -3 毫米)量超过5-10%和含水量大于5~8%时,细粒级就会粘结成团,恶化碎矿过程的生产条件,如造成破碎机的破碎腔和筛分机的筛孔堵塞,发生设备事故,储运设备出现堵和漏的现象,严重时使生产无法进行。此时,应在碎矿流程中增加洗矿设施。增加洗矿设施,不但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,使生产正常进行。改善劳动强度,而且能提高有用金属的回收率,扩大资源的利用。